Player FM - Internet Radio Done Right
11 subscribers
Checked 3M ago
Lisätty six vuotta sitten
Sisällön tarjoaa 中央廣播電臺 RTI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. 中央廣播電臺 RTI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tai sen podcast-alustan kumppani lataa ja toimittaa kaiken podcast-sisällön, mukaan lukien jaksot, grafiikat ja podcast-kuvaukset. Jos uskot jonkun käyttävän tekijänoikeudella suojattua teostasi ilman lupaasi, voit seurata tässä https://fi.player.fm/legal kuvattua prosessia.
Player FM - Podcast-sovellus
Siirry offline-tilaan Player FM avulla!
Siirry offline-tilaan Player FM avulla!
公民新視界
Merkitse kaikki (ei-)toistetut ...
Manage series 2523016
Sisällön tarjoaa 中央廣播電臺 RTI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. 中央廣播電臺 RTI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tai sen podcast-alustan kumppani lataa ja toimittaa kaiken podcast-sisällön, mukaan lukien jaksot, grafiikat ja podcast-kuvaukset. Jos uskot jonkun käyttävän tekijänoikeudella suojattua teostasi ilman lupaasi, voit seurata tässä https://fi.player.fm/legal kuvattua prosessia.
世界變動太快,需要多一些沈澱與理解。台灣社會從過去的禁制到開放,公民們需要更多的對話與溝通,一起用知識面對變化速度越來越快的世界,理清資訊爆炸的迷濛。這個節目希望可以透過討論、對話與分享,打造具備公民意識的社會。讓我們從幾千年來的「臣民」意識、19、20世紀強調的「國民」意識,進一步成為具備反省與思索的「公民」意識。
前往>>央廣華語節目粉絲團 | Facebook
前往>>北安55號微博 | Weibo
聽友來函: 17rti@rti.org.tw
83 jaksoa
Merkitse kaikki (ei-)toistetut ...
Manage series 2523016
Sisällön tarjoaa 中央廣播電臺 RTI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. 中央廣播電臺 RTI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tai sen podcast-alustan kumppani lataa ja toimittaa kaiken podcast-sisällön, mukaan lukien jaksot, grafiikat ja podcast-kuvaukset. Jos uskot jonkun käyttävän tekijänoikeudella suojattua teostasi ilman lupaasi, voit seurata tässä https://fi.player.fm/legal kuvattua prosessia.
世界變動太快,需要多一些沈澱與理解。台灣社會從過去的禁制到開放,公民們需要更多的對話與溝通,一起用知識面對變化速度越來越快的世界,理清資訊爆炸的迷濛。這個節目希望可以透過討論、對話與分享,打造具備公民意識的社會。讓我們從幾千年來的「臣民」意識、19、20世紀強調的「國民」意識,進一步成為具備反省與思索的「公民」意識。
前往>>央廣華語節目粉絲團 | Facebook
前往>>北安55號微博 | Weibo
聽友來函: 17rti@rti.org.tw
83 jaksoa
Kaikki jaksot
×與談人|洪毓穗、曾建富(晴耕雨讀小書院 店主人) 主持人|藍士博 本集節目介紹: 當閱讀人口逐漸流失,書店的未來何去何從?人與知識之間的媒介又是否會有什麼樣的改變?本集節目邀請桃園龍潭晴耕雨讀小書院店主人洪毓穗與曾建富,分享他們多年來對於出版、通路與書店的發展趨勢觀察。 毓穗的觀察是,出版、通路與書店彼此的困境,來自於消費者的減少、市場的萎縮。大家的閱讀時間零碎化,進而也讓文化產業逐漸淺碟,逐漸斜槓。建富則發現,房租壓力直接導致書局經營的困難,書店主人的自我剝削,不得不承攬更多外務、銷售書籍以外的商品。 面對這樣的情境,晴耕雨讀小書院反其道而行,開始降低藝文活動的場次,專心致志地重新找回:閱讀的趣味與初衷。用行動證實閱讀不死,書院不屈。…
與談人|李玟萱(《無家者》作者) 主持人|藍士博 本集節目介紹: 在街頭的角落,有些人可能不起眼,也可能很顯目,甚至讓你覺得刺眼,他們是無家者,也被稱為遊民,或者街友。也許有人會認為他們影響城市觀瞻,但是其實我們更應該了解:為什麼他們會成為無家者? 而我們,又真的跟他們不一樣嗎? 本集節目邀請《無家者》的作者李玟萱,分享她接觸與紀錄街頭無家者的經驗。長大於眷村的她,一直到大學才因為朋友、老師的關係,有機會接觸到無家者,認識他們的生命故事。後來則在社福機構「芒草心」的邀請之下,完成了這本以無家者為主題的作品。 李玟萱認為,無家者也是一個縮小版的社會,我們理解他們的故事,而他們也比許多人更認識我們這座城市。與其排擠,我們更需要的是幫助這些曾經被社會甩出來的人,可以重新得到被肯定與認同的機會。…
與談人|林岳德(桃托邦藝文聯盟) 主持人|藍士博 本集節目介紹: 烏托邦遙不可及,但桃托邦可以自己創造。來自南投的林岳德,因緣際會下在桃園找到實踐藝文夢想的可能性,從關心工殤議題出發,更在桃園古城第一街新明街與夥伴們一起用藝術介入,成立桃托邦藝文聯盟,嘗試在在地撞擊出藝術的火花。 林岳德表示:民間主推的藝文活動,強調的是在地人所關懷的主題,以當代藝術出發,希望能夠促成與空間、當地民眾的對話。面對即將因為捷運建設而改頭換面的老城區,他們也集合了五位藝術家,用文史展覽、實境探索遊戲、公民論壇與小旅行等方式,呼籲市民朋友共同關注城市變遷下可能消失的文化脈絡。
與談人|李陽智(TICO微型積木總經理) 主持人|藍士博 本集節目介紹: 我們熟知的台灣經濟奇蹟,建立在中小企業的崛起。面對近二十年來的國際局勢變化,台灣的產業又是如何轉型、應變,一步步化險為夷? 本集節目邀請TICO微型積木李陽智總經理,分享從塑膠射出公仔產業出發,歷經產業西進、鮭魚返鄉,至今改以創意、創新的微型積木一路來的甘苦談。 李陽智經理表示:雖然都是創意產業,但是每一座公仔從發想到完成,需要經歷發想、畫圖、立體模型、製模、生產等階段,配合客戶公司的形象與顏色,才能打造讓消費者印象深刻的產品。現在以比原來的積木尺寸縮小1/4的微型積木出發,則是利用目前擁有的22種規格與30種顏色,交叉成為700多種變化,實現無限想像的可能性。而我們也透過本集節目,對於所謂的台灣經濟奇蹟有更深刻的體會。…
與談人|洪毓穗、曾建富(晴耕雨讀小書店主人) 主持人|藍士博 本集節目介紹: 厭倦制式生活的毓穗與建富,在七年前決定回到故鄉,在龍潭開一間大家都不看好的獨立書店。因為喜歡閱讀,對生活有不太一樣的想像,兩夫妻以「晴耕雨讀」為精神,一天一天緩慢但確實地讓文化扎根。 毓穗說,獨立書店重要的是要有主張,每一本書都隱藏了店主人的意識,獨立書店的書籍也許不夠齊全,但是每一張書窗、擺飾與書,都有它們存在的目的與理由。 建富則分享:讀書會之於獨立書店的意義是很巨大的,透過一起閱讀,讀書變成了一件共同的事,讓書店空間更有凝聚力、更溫暖。
與談人|李玟萱(Free Lancer) 主持人|藍士博 本集節目介紹: 文字是文明延續的關鍵,抽象的知識,感性的情感,都仰賴文字才能散播與傳承。本集節目邀請文字工作者李玟萱,分享她從學生時期開始的書寫歷程。 玟萱最有印象的一次寫作經驗,是自己的電影心得居然被老師誤以為是抄襲別人的作品,後來順利地在民生報刊登,還領了500元的稿費。而她也一直保持讓自己的書寫能夠與外部產生連結,不管是為歌曲填詞,或者是九二一大地震以後到達觀部落駐點寫作,玟萱用不同方式的書寫,重新定義在影音日益喧囂下的文字獨有的價值。
與談人|葉芷妘(草本誠食創辦人) 主持人|藍士博 本集節目介紹: 從科技業毅然決然地回到土地,種植過去從來沒有機會觸碰的農作物——丹蔘,葉芷妘用四年的時間,由科技業踏上一條她意想不到的青農之路。 丹蔘是一種一年一收的中藥,又稱為柴丹蔘、紅丹、赤蔘。採收後將根部切片以後,可以泡茶、煮湯,具備養神、補氣的效果。然而因為法令限制的關係,現代人對於在地的中藥材越來越陌生,更逐漸地離開我們日常的飲食習慣。 葉芷妘就說,原先有的消費者會希望不要磨粉,保留丹蔘原貌,確保沒有其他的添加物。後來相處久了,也就信任她,願意磨粉,甚至鼓勵再製成滴雞精等其他產品,讓這項農作物可以重新回到我們的餐桌。 近年來雖然吹起了「半農半X」的風潮,但是葉芷妘卻說:半路出家,中途務農的自己,只能專心致志,全力以赴,讓在地的中藥材重返我們的生活。…
與談人|鍾炫時/丹尼(龍潭香草植人) 主持人|藍士博 本集節目介紹: 原本產於馬達加斯加的香草,是怎麼樣來到台灣、龍潭落地生根的呢?喜歡吃蛋糕、冰淇淋的你,有沒有發現,香甜濃郁的味道,居然就來自一點點比芝麻還小的香草籽呢? 本集節目邀請龍潭香草植人鍾炫時,與我們分享他接觸香草、種植、採收、成化、加工的一連串過程。鍾炫時認為:台灣香草產量雖然才剛起步,種植到收成也需要四、五年的空窗期,對農民來說是一大挑戰。但是台灣香草的尺寸大,萃取出來的品質也好,未來會是有潛力的出口農產品。 鍾炫時也提到,未來香草產業鍊需要的是由國家來訂定產業標準,結合農民把標準規格、產品履歷、氣味描述等細節制定出來,配合相關商品開發,讓香草不僅在台灣落地生根,未來更將從台灣發揚光大。…
與談人|孫斌(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) 主持人|藍士博 本集節目介紹: 不當黨產其實不是台灣的特例,包括東德、波蘭、捷克等,也都有相似的歷史情境。本集延續上週主題,邀請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孫斌副主任委員針對台灣不當黨產的規模,以及世界各國的處理情況,作更進一步的說明。 相較於東德是先訴訟、再和解,台灣的黨產會處理的其實是延宕70年的問題。行政機關在查核上需要的謹慎,以及面對政黨與附隨組織在提供資料時的刻意延宕,處分後訴訟階段的曠日費時,在在都是黨產會的挑戰。 黨產會所面對的是必須在分期付款的民主情境下,以正當手段面對過去以不正當手段擷取國家資產的問題。有別於促轉會或其他轉型正義機關,黨產會更像是重新清查、追討屬於全民的國家資產,雖然困難,卻也責無旁貸。…
與談人|孫斌(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) 主持人|藍士博 本集節目介紹: 台灣在推動轉型正義的進程當中,不當黨產的查明與追討是一項重要且巨大的工作。本集節目邀請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孫斌副主任委員,針對台灣之所以存在不當黨產的歷史脈絡,以及後續追討過程等,進行完整的闡述與說明。 不當黨產指的就是政黨透過不正當手段取得的財產,台灣在戰後因為戒嚴統治的關係,致使不當黨產集中於特定政黨,以接受日產、佔用公有地、無息放款、預算補助等方式,為政黨及其附隨組織提供了大量的資源,致使政黨之間的不公平競爭。 事實上,黨產爭議過去就受到關注,不管是台灣省主席吳國禎、《自由中國》雜誌、新黨立委王建煊、林郁方、李慶華等,就都曾經就此議題提出建議。自2001年法務部提出《黨產條例》草案,至2016年通過,設置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以降,轉型正義之路道阻且長,點點滴滴的心路歷程,與大家分享。…
與談人|李靜慧(ALPHA Camp 教學設計師) 主持人|藍士博 本集節目介紹: 進入到數位時代,學習的樣貌也開始有些變化。你覺得,究竟什麼是線上學習呢?是一本附上CD或影音連結的書籍,或者有更多複雜配套的可能?本集節目邀請專精教學設計的李靜慧,介紹當前數位學習的發展趨勢,以及數位學習如何結合「社群」與「數據」,讓「科技」成為促進你學習的好幫手。 靜慧強調,她認為人有學習的本能,而我們需要創造一個環境,把路鋪出來。所以說,數位學習不是只是用網路重複單向的教、學,而是讓個人成為社群,讓每一位在螢幕前的人變成一起學習的好朋友,一起解任務,打破人在空間與時間上的限制。換言之,透過數據分析,以及真人「助教」適時地介入,就能夠讓學習的進度保持在一定的水準。 因此,靜慧也提醒:不管未來社會怎麼演變,關於學習,人的互動終究是不可或缺的!…
與談人|謝嘉心(殷海光基金會執行長) 主持人|藍士博 本集節目介紹: 殷海光先生(1919-1969)是台灣戰後爭取民主自由的代表人物,也是歐陸哲學的研究者,從《中央日報》轉至《自由中國》,殷海光先生的思想開始轉移,不僅回歸現實,更勇於批判。終至不見容於當局,在鬱悶中結束短暫的半百人生。 本集節目邀請殷海光基金會謝嘉心執行長,分享殷海光先生生平、故居以及基金會目前的營運現況。嘉心推薦大家可以閱讀《殷夏書信錄》與殷先生翻譯的《到奴役之路》,而兩篇刊登於《自由中國》的文章〈反共不是黑暗統治的護符〉、〈大江東流擋不住〉,更可以呈現何以最後殷海光先生會被禁止教課、形同軟禁的結果。 殷海光故居位於溫州街18巷16弄尾,不管是平房或者是庭院,都體現了殷海光先生的生活習性與品味。雖然哲人已遠,但是基金會仍然透過讀書會、講座等活動,積極地與社會接軌,繼續傳承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民主精神。…
與談人|陳文恬(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展覽規劃專員) 主持人|藍士博 本集節目介紹: 歷史不是凝結,而是持續交會與交集的總結。位於南海路54號的228國家紀念館,不僅是轉型正義的重要里程碑,更曾經在百年來扮演了台灣教育會館、台灣省參議會、美國在台新聞處等不同的角色。 本集節目邀請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展覽規劃專員陳文恬,分享紀念館的展覽規劃與設計,從基金會的空間配置與常設展出發,再談近期幾檔極具特色的展覽規劃。 「傲骨之道——少年張萬傳」就是一檔穿梭古今的展覽,野獸派畫家張萬傳曾經留學東京,戰前、戰後都曾經在這間場館展覽過他的作品。本次展覽具體而微地展現了張萬傳的創作歷程,更是歷史空間活化、延伸的成功經驗,值得與大家分享。…
與談人|鄭人豪(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政策專員) 主持人|藍士博 本集節目介紹: 我們每天都在透過媒體認識這個世界,卻從來沒有機會了解:究竟什麼是媒體?又究竟要怎麼讀?本集節目邀請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政策專員鄭人豪,與我們分享媒體識讀的重要性與方法。 在這個多元的年代,媒體識讀——也就是認識、閱讀與理解媒體的能力,對於預防假新聞,以及如何妥善使用媒體工具,發揮每個人作為「自媒體」的功能,具備相當程度的重要性。 鄭人豪指出:在108年課綱實施以後,強調融入教學,帶入「媒體素養」等課程內容,已經開始讓媒體識讀向下扎根。但是,網路意見領袖(KOL)的出現,一方面豐富了公眾輿論,卻也讓媒體觀察進入新的階段。他提醒:貌似自然、生活化的網路節目,也同樣是企劃、製作下的結果,閱聽者對於影像背後的脈絡、意識形態等等,仍然要保持相當的警覺。…
與談人|蕭育和(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博士後研究人員) 主持人|藍士博 本集節目介紹: 時代力量是台灣近年來具指標性的新興政黨,不僅2016年獲得五席國會席次,2018年更在全台各地拿下多席議員,已經具備成長茁壯的雛形。然而自2019年開始,黨內爭議不斷,公職退黨的情形屢屢發生,這不僅直接重挫時代力量,更可能讓台灣社會累積的公民力量消散、消耗,浪費過去多年來累積的階段性成果。 本集節目邀請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博士後研究人員蕭育和,與我們討論時代力量何以發展至現在的境況。蕭育和認為:退黨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,都表示了自己之於黨中央的「無力」情況。這似乎顯示黨機器無法反映民意,而時代力量也無法擺脫過去作為倡議團體的雛形,無法讓黨機器協調各方的利益與矛盾。 蕭育和認為:與其說是理念衝突,時代力量更像是一個大學社團,像是因為學長姐強力干涉之下而瓦解的團體。「杜絕放話文化」是倒果為因的說法,沒有想要執政的直覺,就不會把制度建立好,沒辦法延續能量。持續地把人工具化,可以說是民眾黨與時代力量最明顯的缺失,就這麼一次又一次地消耗人的理念、熱情、能力與青春,直到自己也消失在時代的洪流。…
Tervetuloa Player FM:n!
Player FM skannaa verkkoa löytääkseen korkealaatuisia podcasteja, joista voit nauttia juuri nyt. Se on paras podcast-sovellus ja toimii Androidilla, iPhonela, ja verkossa. Rekisteröidy sykronoidaksesi tilaukset laitteiden välillä.